日本人占领修武县时,马坊、无赖营(1)这一带都是敌占区,往东李固,往西聩城寨、耿村这一带都有日本人的据点。五里源驻有日本兵,不多,伪军多。住在五里源的伪军是庞炳勋的十四旅,旅长是刘明德,五里源是十四旅的司令部。当时马坊住了十四旅的一个团部,团长姓杨,叫啥名记不清楚了。团部在范大户(范国保)院内,还有五连、特务连、和侦察连分散在住在村里,村西杨跟房家住的是五连,岳世荣(岳大户)家住的是特务连,范小中家住侦察连。海蟾宫大殿,观音堂里也住满了伪军。
刘明德你知道是谁?那是咱这一带最大的土匪头儿,家是桶张河(现在属焦作市山阳区)的,刘明德是个心狠手毒的人,当土匪那会儿他和土门掌的康富来,在五里源这一片儿坏事干绝了,抢劫,绑票,杀人放火,啥坏事都干。他抢过马坊村,村里所有的牲口和值钱的东西都抢光了,抓走咱村十几个年轻人,走的时候放火烧房子,一个几岁的小女孩被活活烧死了。
刘明德野心大,很奸猾,先是投靠国民党,后来日本人打过来,国民党的军队庞炳勋打了败仗,投降了日本人。刘明德一看这里成了日本人的天下,就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,当上了伪军庞炳勋十四旅的旅长,驻扎在一带围堵八路军。
展开剩余84%马坊离五里源只有二里路,是保护五里源的门户,日本人很看重这个地方,就在马坊村修炮楼,修了三个炮楼,一个大炮楼,另外两个小一点。海蟾宫西边戏台那里,就是早先大炮楼的位置,两个小一点的一个村西南角,一个在东南角。
伪军给日本人修炮楼伪军很卖力,当时负责修的是两个土匪连长,一个叫都百中,是西水寨(五里源乡)的,一个叫李生云,是东水寨(五里源乡)的,那个监工不记得叫啥名字,外号叫“大疙瘩”,这货可真不是个好东西,打人最狠。为啥叫“大疙瘩”呐?因为他监工时行走里步手里掂个棍子,有一虎口粗,棍子一头有个木头疙瘩,他看谁不顺眼,就抡起那根棍子往人身上砸,你想想那砸在身上谁受得了,轻的肿起来个大疙瘩,重的骨头受伤,工匠是又怕又恨,惹不起只能忍着,背儿地里偷偷骂两句。
因为给日本人修炮楼,可把这一片的老百姓祸害毁了,他们到处抓人,会盖房子的匠人、小工抓了不少,咱马坊村的,蒋村的,北庄的都有。最遭殃的是咱马坊村,不光是出人出力修炮楼,他们还抢老百姓的东西,只要盖炮楼需要的东西,都到村里去抢,砍树,拆门板,那是轻的,要是看中了老百姓家里的房梁,就把房子扒了,敢反抗就说你通共,老百姓被逼得走投无路。
修了几个月,炮楼修成了,大炮楼比海蟾宫大殿的房脊还高,里面分三层,每一层都有射击孔,最上面一层转圈都有垛口,架有机枪,每天有伪军轮流站岗。炮楼最下面一层向外面修了两条暗道,一条向南通往团部,另一条向东通往海蟾宫大殿和观音堂。暗道一人多高,用砖、石块、土坯垒起来,上面盖着门板,伪军去炮楼都是从暗道里去的。村子转一圈都用铁丝网,用铁圪针、枣树圪针围起来,为修铁丝网,伪军把村里的枣树都砍光了。炮楼上有机枪,每天伪军都出操,巡逻。防守的很严密。
村里住有好几百伪军,比马坊村的老百姓还多。他们抢占民房,抢粮催款,欺压百姓,甘心做日本人的狗。
十四旅的伪军人员很杂速盈所,铁杆汉奸是刘明德、康福来原来的土匪队伍,也有收编的打散的国民党兵。有个伪军叫李学诚,家是耿村(焦作市马村区)的,原来是国军,后来投靠了刘明德。李学诚在这个土匪队伍里是个文化人,后来也被刘明德提拔成营长,他就住守马坊村。到了四五年的时候,日本人开始走下坡路,五里源只剩下了伪军。眼看日本人要败了,伪军的队伍人心不稳,里面有人想弃暗投明,八路军这儿也有人做秘密工作,发展更多的人投诚。
有一天早上,从五里源来了几十个伪军,还有当官的,一路上洋鼓洋号吹吹打打来到马坊村,村里的人也不知道这是干啥。有胆大的去看热闹,见从炮楼里压出来五名伪军,每个人绳捆索绑,当官的开审判会说这几个人要投共,判处死刑,然后就压往马坊村的“小北坑”执行枪决。
去看的村民回来说,五个当兵的死得很惨,先是用枪打,没有死的用石头砸死,尸体就地胡乱用石头泥土埋住,坑也没有挖。后来,村里人都不敢去“小北坑”,去地干活都绕着走。
刘明德再凶残也蹦跶不了几天了,八路军的队伍经常下山打伪军的据点。记得是正月里过罢年的一天晚上,大炮楼那边枪炮声很大,八路军在攻打马坊炮楼,村里人吓得躲在家里不敢出来,天快亮时枪炮声才停下来。我在家里都能看到海蟾宫那一片儿火光冲天。
天亮时,我从家里出来见街上来来往往很多人,有八路军在墙上贴标语,告诉大家说五里源的伪军放弃据点逃跑了,我们胜利了。后来,村里的百姓自发行动把炮楼拆了,五里源那边也拆掉岗楼,推倒了寨墙。
我现在还记得八路军教我们唱的那首《马坊炮楼歌》:
伪军有一名,名叫李学诚,他住在马坊炮楼无赖营,二团第二营。营长没在里,营副刘九州。
弟兄们要缴枪,他还不叫投,一炮弹打翻一座大炮楼,看你投不投。
八路军弟兄不要再打了,叫我们下来开开门,大枪八十支,机枪整四挺。
活捉伪军40名。连长他是谁,都百中李生云速盈所,把他带到后方根据地。
那一年把日本人打跑了,不久后国民党军队来了占领了五里源、马坊这一带,马坊又成了战争的前沿拉锯的地方,一直到四八年打走了国民党,我们这里才真正解放。
解放后,这些土匪、伪军罪大恶极的镇压了。听说刘明德逃到南方最后还是被抓住了,开公审大会后枪毙了。都百中、李生云也住劳改好多年,当汉奸的人到底不会有好下场。
注释:
(1) 无赖营,今天的修武县五里源乡五里源村。五里源(又名五联营)。《怀庆府志》(明正德版)载,怀庆卫屯营53 处,其中河内县温县各 7 屯,修武县 10 屯,武陟县 5 屯。而五里院(五里源村)为怀庆卫在修武所设的 10 个营屯之一。现五里源村周围村有朱营、磨台营、钓台营、烈杠营、东板桥(板桥营),这就是五联营名字的由来,也因为修武县方言发音习惯,当地人把“五联营”说成了“无赖营”。
(2)“小北坑”在村北几百米处,埋在“小北坑”的五位壮士是焦作市王褚那一带的人,他们没能实现参加八路军的愿望,死得可惜。解放后 ,他们的遗骨被家人起走在家乡安葬,他们可以安息了。
讲述者:范祥太,1935年生,今年90岁,修武县五里源乡马坊村村民,小学文化。
采录者:范金泉, 1962年生,修武县五里源乡马坊村人,中专文化,退休教师,修武县政协文史撰稿员。
采录时间:2024年7月6日。
采录地点:修武县五里源乡马坊村范祥太家中。
附记:
马坊炮楼这个故事是我父亲讲的,父亲今年90岁,早些年的事还记得清楚,眼不花,只是有点耳背儿。讲这个故事时父亲给我说,马坊炮楼这事我如果不讲,以后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了。
父亲是哪个年代的经历者,他见过日本兵,他说日本人在五里源驻军时他还不到10岁,那时候,五里源逢 有集市,边坊村的人都要去五里源买赶会买东西。五里源有寨墙,寨门有日本兵和伪军站岗。
有一次去五里源赶会,日本兵截住他不让进,嘴里叽哩哇啦的说啥也听不懂,就是很凶的样子,他吓得不敢动,那个日本兵用手在他的头是敲了个大疙瘩,他疼得哭了起来,那个日本兵却在哪里笑。父亲把食指关节歪成尖用手比划着。我问父亲日本兵长什么样,他说,你看过《地道战》《地雷战》吧,就是那个又丑又凶恶的样子,个子不高,戴得帽子扑闪俩舌头。五里源村北一个坑,被日本兵抓住的八路军和民兵就杀死在那里。
伪军刘明德在五里源、马坊驻军,由于年代久远,伪军官的名字父亲记不清楚了,忽然想起之前我看过的一篇文章《修武匪事》,是秦明亮老师写的,那里很清楚:刘明德被孙殿英任命为独立第十四旅旅长,副旅长侯德清、冯子禄,参谋长蔡子平。刘明德把队伍整编为三个团,下辖三个团,四个直属连队,每团三个营,每营三个连。第一团团长苗景庭,三个营长分别是杨万魁、芦世杰、康喜让;第二团团长李乐山,三个营长分别是周祺、芦京雨、李学诚;第三团长杨清贵,三个营长是姬脉行、薛成忠、冯乃让。特务连长姜松山,通讯连长王希贤,排炮连连长姜述礼,教导队队长王玉林。刘明德所部改编后,就奉庞炳勋之命到辉县、林县、淇县、安阳一带修筑公路,以及郑州以南的铁路。
这里提一下伪军营长李学诚,这个人是耿村的,就是现在焦作市马村区演马街道(以前叫九里山乡)耿村。李学诚不是土匪出身,他是国民党兵,他的队伍被日本兵打散了加入了刘明德的队伍,那时刘明德还没有投降日本人。
李学诚是个文化人,我在村里上小学时见过他写的四个黑体字“勤能补拙”,写在海蟾宫东山墙上,白色的字像是用石灰水写的,字写得也周正,后来海蟾宫重修时把墙体拆除了。
20世纪七几年村里人在耿村见过李学诚,听第一生产队的尚留元说,那时生产队搞副业,经常去北太行山割荆条,来回都路过耿村,有一次,同行的范栓虎指了指坐在路边石头上的老汉说,这人你认不认,他是早先在咱村住过的伪军李学诚。
李学诚没有受到严惩并且能够善终可能有原因,据村里的老人讲,李学诚是在八路军攻打马坊炮楼的前一天离开的,攻打马坊炮楼时有一个连的伪军投诚了,究竟与李学诚有没有关系现在不得而知。
来源:百家岩速盈所
发布于:河南省嘉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